12738464
首页>资讯列表>资讯详情

红色基石——庆祝建党百年数字雕塑创作网展

3年前
17101

微信图片_20210708143826.jpg



前 言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021年7月1日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为了庆祝这一伟大的节日,全体中华儿女正沉浸在欢乐与幸福之中。

来自全国各地的近70位数字雕塑家,从今年3月起,以创作两件红色雕塑新作品为目标,为党的百年华诞献上自己的厚礼。经过历时3个月的精心创作,本次活动最后收获了120件作品。从今天开始以网络展览的形式隆重推出,汇入举国上下庆祝党的百年华诞的红色海洋之中。

本次创作以“红色基石”为主题,雕塑家们从千千万万个普通共产党员之中选择创作题材,为革命先烈造像,为共和国的建设功臣造像,为时代楷模造像,塑造那些辛勤工作和勇于奉献并成为中国革命和共和国大厦基石的普通党员的光辉形象,表现他们崇高的精神风采和人格魅力。与此同时,雕塑家们还用他们自己具有个性化的雕塑语言咏叹革命岁月的艰辛以及先烈们高尚的情操、讴歌社会主义祖国的强盛以及建设者们的豪情壮怀。

本次创作展属于邀请参与性质。策展小组作为本次活动的发起者,根据专家在国内数字雕塑的成就、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名并组成了专家委员会,再由专家委员会委员根据自己的判断和身边聚集的数字雕塑艺术家的艺术水平和创作成绩,提出受邀参与创作的艺术家名单,构成了近70人的创作队伍。

本次红色数字雕塑的创作方式重温了我国老一辈雕塑家们主题性雕塑集体创作的经验,在本次活动的专家委员会的精心组织下营造了一种创作研究的大家庭氛围。在微信群和云会议的平台上举办过8次专题讲座和研讨,大家在一起学习党史、议红色题材、讨论雕塑艺术、研究数字前沿......为了提高创作效率,保证创作质量,专家委员会将受邀参与创作的艺术家分成了12个创作组,专家委员会委员作为组长组织和促进所在组的创作和研究。这样的方法确保了本次活动的丰硕成果得以实现。

本次展出的作品充满着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气息。每一位艺术家以他们爱国爱党的饱满热情、富有高度敏感的艺术才华,倾注于自己作品的独特表达之中。从每一件作品中,我们完全可以陶醉到艺术家们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无限自豪,对中国共产党的深情热爱。

江山如此多娇,

让雕塑家豪情激荡四野。

巨浪拍岸,

和声滔滔!                                              

朱尚熹

2021年6月28日


    

 “红色基石——庆祝建党百年数字雕塑创作网展”述评


 

   文/陈培一

     经过大半年的精心策划和组织工作,经过参展艺术家的潜心创作,由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和《雕塑》杂志社联袂主办,由北京精卫文化艺术中心和江苏启东市华鼎造型艺术研究院承办,由西安美术学院中国雕塑研究所作为学术支持,由朱尚熹、王志刚、陈培一策划的“红色基石——庆祝建党百年数字雕塑创作网展”,在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于2021年7月6日,以全新的展出形式在线上隆重展出,以别样的艺术形式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

本次创作网展属于“邀请创作展”性质,共展出了中国大陆地区69位艺术家精心创作的120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迥异的数字雕塑作品。从创作的表现形式来看,可谓丰富。具体地说:既有单体的造像,也有双人像,也有组合性雕像,还有大型的组雕;既有头像,也有胸像,也有全身像,还有各式的纪念碑;从创作风格来看,本次“数字雕塑邀请创作展”呈现出如下的审美趋向:既有中国式的东方抽象“写意”表现,也有西方式的具象“写实”再现,还有装饰性手法的应用;就空间形态而言,既有大量正空间的表现,也有负空间的表现,还有综合空间的表现。

总而言之,我认为这次“数字雕塑邀请创作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该展览具备“及时性”。该展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展出,和全国其他各种形式的纪念性专题展览一样适时推出,可谓及时,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纪念热潮。但是,该展览将以鲜明的个性特征、独特的组织方式从而受到较为广泛的瞩目。

其次,该展览具备“创新性”。具体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参展作品,是虚拟的、并非客观呈现的数字雕塑作品;其展览形式,是线上而非线下,符合网络时代的要求。如今,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低成本的绿色视频会议已经成为了当下的国际流行模式,而低成本、零物质消耗、零环境污染的线上展览,也将是大势所趋。就雕塑的展览形式而言,本次展览无疑探索了一条新路。

再次,该展览具备“学术性”。为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献礼,塑造以中国革命的精英中坚和普通党员为主体的“红色基石”,是展览策划一开始就既定的目标。策展小组根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新华通讯社、中央档案馆所编撰,中共党史出版社所出版的权威性党史文献,拟定了创作题目供大家参考。艺术家们根据策划小组提供的题目,结合自己的情况和本地区的情况,加以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党史,最终圆满地完成了创作任务,达到了策划组织最初的创作意图。即使同一个创作题材,由于艺术家选择了不同的创作路径,从而呈现的不同的创作效果。如对于“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者、天文学家南仁东的创作和表现,谭云的《遥望天空的中国天眼》,高满君的《天眼之父》,郑晓雄的《时代楷模——南仁东》,刘杰的《天眼之父南仁东》,四个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形式则是完全不同的。

 最后,该展览具备“广泛性”。从创作题材來看,这次创作的题材可谓广泛,涉猎面很大,应有尽有,诸如:建党历史题材(如王绍伟的《北斗》),革命战争题材(如何力平的《穿越封锁线》),革命历史故事题材(如陈大钢的《共和国前夕的期盼》),改革开放题材(如李晓林的《奠基》),英雄烈士题材(如邓威的《可爱的中国——方志敏》),模范人物题材(如李思训的《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国际交往题材(如郭煜的《红色特工佐尔格》),国防科技题材(如于振飞的《程开甲院士》),国防题材(如杜倩的《我为祖国守边防——魏德友》),国家统一题材(如侯路的《拥抱统一——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红色革命教育题材(如杨勇智的《听爷爷讲党史》),抗洪抢险题材(如王麒钧的《洪流洪流》),乡村教育(如刘杰的《大山里的女校长》),脱贫攻坚题材(如曹铁敬的《当代愚公—黄大发》),防疫抗疫题材(如胡友辰的《离别》)等等;从具体的创作内容来看,还是非常丰富的,遍及社会各个阶层。既有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如董明光的《傲雪立梅——王尽美与邓恩铭》,也有精英阶层,如朱尚熹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人民英雄”——陈薇》,而大多数作品则是普通一兵,甚至是普通的老百姓,如王志刚的《守护家园——八步沙“六老汉”》。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国革命或者是共和国建设的大厦,均是中国革命不可缺少的基石;从作品所呈现的整体面貌来看,创作的年代涵盖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年来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诸如:在斗争中从幼年走向成熟、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性胜利、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等。相对而言,改革以后的历史新时期,尤其是习近平同志领导的新时代的题材比重大一些,这也符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的时代要求;作者的分布也较为广泛。接受本次展览组委会邀请的参展艺术家,遍布全国。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华中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诸地区,或多或少都有艺术家参展。

作为一个专业性的展览,追求“艺术性”还是必须的。从整体来说,该次创作邀请展达到了较高的创作水平,老中青三代艺术家都发挥了自已应有的水平,有些还是超水平的发挥。之所以取得如此佳绩,估计与这次的创作主题有关,艺术家们显然倾尽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当然,也有个别作品呈概念化、表面化的表现,略显不成熟。但是,这並不影响该展览整体水平。

综上所述,我认为该展览达到了策展的初衷: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推广数字雕塑创作;团结组织优秀数字雕塑家共同努力,集体创作,呈上精品力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献上一份厚礼;为下一步的线下展览的积极举办,为进一步支持地方公共艺术或者城市雕塑的建设准备了充足的条件。


                                        时维公元2021年6月30日



后 记

经过紧张有序的组织和各位艺术家的积极参与,数字雕塑主题创作活动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果,有120件作品参加了本次展出,是全国一次性参与艺术家最多规模最大的数字雕塑主题创作活动。

大家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百年奋斗,百年辉煌的革命历史,以红色历程,时代风貌,杰出人物等为主要内容,运用数字雕塑手段及其特别的表现语言,艺术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艰辛历程和建立的卓越功勋。难能可贵的是,许多艺术家将目光与选题锁定在波澜壮阔、改天换地的百年历程中,普通党员、人民群众英勇奋斗、砥砺前行的英勇事迹和人物风采,为作品增添了更多的生活情怀和现实意义。

作品中有庄重、有力的纪念碑式,也有热烈、感人的场景再现式和注重精神刻画的人物肖像式。作者将象征性、叙事性、寓意性巧妙地融合在各自的表现风格中,呈现出丰富多元的艺术面貌。

这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是百年巨变的见证者,通过主题创作活动,将我们的思考融入到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潮流中,通过艺术的表现力,感染力记录奋斗历程的足迹,反映时代进步的风采,是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当把自己的生命体验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的时候,其思考将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这次活动,我们以数字雕塑的名义进行了一次划时代的集结,在完成主题雕塑创作的同时,我们还开展了数场专题学术讲座与研讨。热烈的气氛,使我想起以前在一个大工作室中,师生、同学共同创作的情景。那种相互之间毫无障碍的交流和状态,是雕塑专业特有的一种氛围,使你始终处于创作的兴奋与活跃的思考之中。我们不仅谈到了主题创作的艺术特征和方法,谈到了数字雕塑表现的特殊性以及数字作为主体的新的美学意义,还在毫无保留地谈论着各自的数字表现绝活。这是一个充满了阳光的创作团队,大家分组讨论,共同研究,对作品反复推敲,求精求新,表现了艺术家应有的真诚与执着。

 我期待着,我们再一次的集结。

                              

王志刚

2021年6月28日



作品见展览


NEWS最新资讯
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