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64258
首页>资讯列表>资讯详情

2021天津美术学院第二届“水墨为上”山水画高研班 沈周山水小品笔墨解析汇报展

3年前
23251

唐代诗人山水画家王维,在其《山水诀》中云:“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在这里,他把绘画中的水墨画,视为最高境界,把他的诗意,孕含在水墨山水画中。

学习山水画,入手不外乎临摹,因为传统的法则,是经过无数人的探索和实践积累而成。通过临摹,我们可以学到古人的技法、规律和审美思想,进而形成自己艺术个性的前提和基础。

本单元以《沈周山水小品》临摹为蓝本切入临摹教学课。在文人画发展史上,“明四家”之一的沈周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沈周的粗笔山水,虽可用“粗简豪放”四个字来概括,但这是一生的笔墨功夫修炼来的,越是笔墨简练,越见画家的功力,豪放不是狂燥,不是火气,这是真假一目了然之处。沈周博学多才,精通文学、诗画,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书法师黄庭坚,绘画造诣尤深,兼工山水、花鸟,也能画人物,以山水和花鸟成就尤为突出,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他发展了文人水墨写意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成为吴门画派的领袖。沈周的绘画,技艺全面,功力浑朴,相得意趣,皆极神妙。沈周受先辈影响,终生不入仕途,仅“以丹青以自适”,故其艺术质朴而有情致,画风纯粹。

之所以选择《沈周山水小品》作为现阶段的临摹学习,是因为此套册页形象简约,以树石为主,笔墨更纯粹,且沈周属于强劲笔墨,亦避开了笔墨之外的干扰因素,同时结合实际,根据学生现阶段的基础水平,为了与之后阶段的学习有更好的衔接,甄选了此次临摹范本。

教学中,肖培金教授指导我们如何读画,如何理解作品内涵,进而分析画面结构,笔墨语言及构成形式,不断强化骨法用笔,打造作品气象与精神。在近两周的临摹中,导师言传身教,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讲解示范 !真正践行了既授业,又传道解惑。使我们不仅学到了临摹方法与笔墨技法,同时还学到了诸多画外之功,受益匪浅。

经过两个月的教学实践, 同学们在书法 ,绘画和理论上都下了很大功夫 ,刻苦努力 ,不分早晚 ,课上课下, 导师同学一起努力 ,圆满地完成了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学生收获颇丰。

第二届“水墨为上”山水画高研班组织的本届首次临摹线上展 ,一方面是向学校和社会做一个阶段性的学习汇报 ,另一方面也是对我们自己学习状况的一次检验 ,希望得到各位老师和同道们的批评指正 !

学生名单

(按姓氏笔划排序)

王淑意   卢婷   刘萱   李晓弈

  肖芃  陈平  张雅淳   张满家

  范明明   林岚岚  周金阳  唐莹


导师:肖培金


//

学生作品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228.jpg

王淑意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254.jpg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257.jpg

   作品尺寸:46cmx69cm


新学期开始,在肖教授的指导下,我临摹了两幅沈周的《卧游图》该作品是大师的代表作之一,从认知到感知我体会到其画法随意灵活,树枝用笔老硬,落笔苍劲如坠石,时见飞白,笔墨酣畅、古意盎然、意境深远。特别是卧游图之五一高士持卷坐于台边,仰首若有所思。抒发了沈周诗中“闲披秋水未终卷,心与天游谁得知”的情怀。沈周不仅是明代的著名画家、书法家、也是一位很令人景仰的诗人,更是我崇拜的大师之一,他的作品有着浓厚的诗情画意。通过临写沈周的作品,方知其难度很大如:树法、石法、整体造型等都把控不到位,在肖教授的亲自指导、示范、细心讲解下有了明显的提高,从中认识到自己以前的画法有很多地方不得法,特别在我们临摹作业时导师重点强调的道法自然、骨法用笔等对此有着深刻理解和消化,从中获取了更大的进步,感谢导师的帮助和鼓励我将在此平台珍惜时间更加努力的学习。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300.jpg

 卢婷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303.jpg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306.jpg

  作品尺寸:46cmx69cm


水墨山水画自唐朝开始到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法体系,学习山水画先从画石头或树木基本练习画起,随后开始临摹明代画家沈周的作品,这让我对山水画及其绘画技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一幅画中看似简简单单比较随意的一笔并非那么容易临摹,从起笔入纸,对用笔的方法、提按的轻重、墨色的浓淡以及笔肚里水分的把控都大有讲究。刚开始练习画树的时候总感觉握不住毛笔,画出来的线条也比较软,在肖老师的示范、讲解和指导后有了一定的进步,知道了线条的疏密节奏、墨色的深浅变化、枝干的用笔穿插、石头的用笔坚挺,深深体会到墨色的浓淡相融相生,用笔的丰富骨气。更是让我感受到了山水画中临其意而非临其迹,气韵生动,笔墨虚实关系等因素都应考虑全面,多观察多分析多研究。正如肖老师说的:你画下这一笔要考虑它是否“合道”不合道就是不舒服,这一笔就没有意义了!几周的山水画临摹肖老师为我们开启了山水的大门,十分感谢肖老师的指导令我受益匪浅!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309.jpg

刘萱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312.jpg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315.jpg

  作品尺寸:46cmx69cm


沈周的山水景色繁茂,草木华滋,笔法甚密,线条遒劲浑厚,风格细秀,温雅蕴籍。在学习中,肖老师引导我们系统的解读画作,大到空间关系,小到点染技巧,对于从未系统接触国画训练的我都是不小的挑战。通过反复的练习,我正在不断努力调整线条的质感,让笔线能够立在纸上。通过点染皴等笔法刻画画面。笔画质量,和墨色的区分与控制是我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将集中精力调整问题,不断提高画面质量。感谢肖老师的耐心指导!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319.jpg

 李晓弈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321.jpg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323.jpg

  作品尺寸:46cmx69cm


这学期开始了沈周山水画的临习,从最开始的无从下笔,到最后能独立画出一副完整的作品,收获颇多。在临习的过程中,着重体会到了“ 道法自然”、“骨法用笔”的美学思想,明显感觉到自己比之前用笔大胆了一些,逐渐体会到了笔墨的洒脱淋漓,并且对笔墨之间的虚实浓淡变化有了感悟,画面太平的毛病得到了改善。肖老师上课总说画画要有灵魂要有思想。山水画是人类对自然万物智慧的、创造性的阐释。古人通过笔墨来表现自然物的美。这种对美的追求,也是我学习中国画的初衷。通过这段时间肖老师的耐心讲解,并按老师要求反复练习,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但我会继续努力。最后,感谢肖老师的耐心指导,辛勤付出!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327.jpg

肖芃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329.jpg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331.jpg

  作品尺寸:46cmx69cm


近期通过陆俨少树石课徒稿过渡到沈周小品的临摹学习,此次临摹了沈周的《吴中山水册页》,导师教导我们在动笔之前要仔细读画,在读画过程中,体会到这套册页的笔墨纯正干净并没有着色,且用笔粗旷、坚实有力,在课上导师也不停的强调张彦远所说的“归乎用笔”,在落笔前,我要做的就是读懂每一部分笔墨的浓淡关系、虚实关系、枯湿关系等诸多矛盾关系,不过我认为最难处理的果然还是虚实,导师常提出“虚实相生相克”,宛如太极图“一阴一阳,文武之道”,我在临摹的过程中,尝试按“道”来解读画面,深深感到不得不佩服沈周的技道双修。使我更要努力不断进步!感谢导师的兢兢业业,不厌其烦的示范讲解,令我收获颇多!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334.jpg

陈平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336.jpg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339.jpg

  作品尺寸:46cmx69cm


能来美院进修,接受系统的美术教育,是我很久以来的愿望。今年秋季,我走进了天津美院,走进了“水墨为上”山水画高研班,在这里我才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水墨为上的意境。在肖老师的生动解读中,我渐渐地理解了山水画的虚实相生,落笔有形,情景交融,身临其境,发现每一个水墨线条都跃动着生命的律动。在学习沈周小品中,发现一幅幅山水小品,不仅凝结着古人的智慧,还蕴含着人生哲理,展示出中国文化的传统精髓,带给我深刻的感动。我目前在线条、笔力和用墨上还有很多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敬畏自然,崇尚天地,让画面张合有度,努力画出山水的风骨和气度。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342.jpg

张雅淳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344.jpg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347.jpg

  作品尺寸:46cmx69cm


今年非常有幸的加入天津美术学院肖教授“水墨为上”山水画研修班学习,通过肖教授剥丝抽茧,深入浅出的讲解,从对山水画一片模糊的概念中,渐渐地对我们的传统山水画的绘画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次通过临习明代画家沈周的小品画,更深切体会到山水画中的笔墨、观察和思维意境的重要。中国画笔墨是表现作品的主要语言,决定作品的表现意境和画面的气韵生发,既是造型手段和符号,又是独立的笔墨人文精神,唐代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形似骨气,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宋代郭若虚:“本自心源,想成行迹,迹与心合,是之为印”。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深刻感到对于山水画的学习不仅要熟练笔墨的技法更要提升对画面虚实关系的观察处理能力和个人的内在修养,才能更好的把作品表现得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感谢肖教授教学等方面的良苦用心。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350.jpg

张满家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352.jpg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355.jpg

  作品尺寸:46cmx69cm


通过近期对沈周水墨山水的学习,刷新了很多对艺术的固有认知。刚开始自己画的时候,总是局限在细节方面,而观摩肖教授对沈周的课图示范的时候,才觉得以前的想法太局限了。另外是深入刻画方面,之前有那种差不多的思想,用笔不够肯定,没有笔笔分明,画面看起来像一本“糊涂账”。个人觉得在审美方面有不小的改变。目前不足之处就是笔墨还不能准确表达,用笔的起承转合、用墨的干湿浓淡还不是很娴熟,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肖老师认真负责的给我们进行示范、点评,甚至画得比我们学员还多,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期待自己更大的进步,也祝老师身体健康、心情愉快,能够给更多的人进行艺术的引领。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358.jpg

范明明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401.jpg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406.jpg

  作品尺寸:50cmx50cm


本次在肖教授的带领下临摹沈周的《吴中山水》,深刻领略了中国山水画对自然万物的智慧诠释,感悟到了山水画出世、超逸的本质,体会到了水墨为上的意境与精髓。肖教授告诫我们,临摹一幅画作,必须要先从理解欣赏画面入手。沈周的山水画,山川恢阔,凝重浑厚,笔墨酣畅,气势磅礴,平淡、质朴、宏阔的山水境界中,又注入了更多人世的怡悦之情,笔致亲切、平易近人。重峦叠嶂之间,松林苍润葱郁,河水清澈蜿蜒,羊肠曲径通幽,山坳处茅舍数间,泛舟溪上,意境深远,画面引人入胜令人思绪万千……通过肖教授的解读与诠释,在肖教授细致入微的讲解以及不厌其烦的示范中,我这种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走进山水之中,去感受,去领悟,并一步一步在肖教授的引领下,增强了读懂画面的能力,并在一次次尝试、修改的过程中,取得一点点的进步。感谢肖教授不辞辛苦耐心指导,让我走进了水墨山水的世界,让我一步步地前进,我一定按老师的节奏和要求,跟紧步伐,踏实前行!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409.jpg

林岚岚

图片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414.jpg

  作品尺寸:46cmx69cm


这学期开始了南方画派的临习,特别是临习沈周的《吴中山水画》,它的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淡雅秀润,深得山水之真趣。山体用淡墨长披麻皴,层层深厚,山头转折处叠以矾头,虚而留白,破笔点苔,皴擦点染诸法兼备,笔墨细腻而富有层次。这次在临摹的过程中,我比之前下笔大胆了一些,逐渐体会笔墨的洒脱淋漓,特别是点苔的学习与运用,用破笔浓墨点苔,笔笔有力,力透纸背,有聚有散,疏朗有致,从而使画面层次分明。而我在临摹的过程中,虽抓住了整体大感觉,但在点苔时总是聚散凌乱没有节奏韵律,体现不出点苔的独立美感,这些体会来源于在“水墨为上”肖教授的讲授,感谢美院感谢老师!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417.jpg

周金阳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419.jpg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422.jpg

  作品尺寸:46cmx69cm


元代人的山水临画是“隶家画也”,是从唐代基础上开始发展与变化而来的。其主要特点也是文人画的形式,强调了书法用笔作画。把水墨写意并驰而趋。使水墨山水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至明代虽然恢复皇家画院。但文人绘画还占主流,其相互影响。期间“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代表了当兴盛的文人画派。使江浙一带成为包围艺术文化中心。

沈周山水花鸟在明代文人画中已成为“明四家”之首。对中国绘画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山水画鸟不拘于形似,贵在意到情适,寄托人与物,生活与艺术的高度结合。开创了一派支源,使中国文人山水、花鸟更具深刻、高远。影响后代如八大、石涛、八怪、吴昌硕、齐白石等后世大家。是大家学习的典范。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424.jpg

唐莹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426.jpg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429.jpg

  作品尺寸:50cmx50cm


本次临摹了《吴中山水 》。《吴中山水》是沈周晚年的作品,笔墨上既吸收了宋院体和明浙派的硬度和力感,又保留了元人的含蓄笔致,于苍中带秀,刚中见柔。构图造境方面,无论繁复或简略,都强调山川宏阔之"势",一改元人空寂之境,又着意于朴的"质",于拙中藏巧。我通过这段时间的临摹收获颇丰。我在临摹过程中对整体的山石轮廓线条和斫拂式的短笔皴法有所掌握,通过临摹对画理的实际运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对于虚实的表现与处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临摹这两幅作品还有很多不足,笔墨的浓淡掌握的还有欠缺,没有突出作品远近虚实的变化。通过肖教授的悉心指导我对作品进行了深入刻画,使作品更具感染力。感谢肖教授细致入微的示范和耐心指导。让我对中国山水画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会紧跟肖教授的步伐努力学习,学有所成。

//

导师寄语

距离9月16号的“枪声”打响已经两个月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受着缘分的牵引相识相知,同样的起跑线,一切从零开始,共同进步!开班以来,同学们初次体验感受陆俨少先生的笔墨精神,通过陆俨少先生的课徒画稿,让同学们进入近现代山水画的学习,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慢慢从树石法的基础训练,再到明代沈周山水小品整幅的过渡临习,从意境到笔墨境界都有不同程度的意识或理解,可以说同学们基本上掌握了些用笔规律与笔墨关系的处理。就算有些同学同时临摹同一幅作品,根据每人的笔墨感悟不同,画出的感觉也截然不同,各有千秋,显示其对笔墨精神的独到见解与思考及笔墨表达的能力的提高。就教的方面来讲,如果一位老师的课,讲的再精彩,而不能将知识转化成学生的笔墨能力,也是徒劳的。今天看到同学们一幅幅用心的作品,就如同父母看到了自己可爱的孩子,农民看到了丰收的果实,我看到了教的结果,恰似盛夏的一杯冷饮,无不快哉乎!几周的教学,同学们的艺术认知能力和笔墨表达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学们尽心尽力,用生命认真对待每一幅作品的心让我很是欣慰。大家的学习状态与进步,使我看到了"水墨为上"的希望,就仿佛毛泽东在《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一文中就中国革命前途所言:它是站在地平线上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燥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此乃星火燎原。同学们的努力更增强了我与"水墨为上"共存的信心与勇气,相信明天会更好。愿同学们再接再励,不断进步,不虚此行学有所获!

辛丑孟冬培金于见山堂

课堂花絮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433.jpg

书画同源,终究还是笔线呐……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435.jpg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437.jpg

童鞋们掏出手机不放过每一个示范学习的瞬间!


微信图片_20211224154442.jpg

大家动作整齐划一,全神贯注,不光要听懂,

还要好好落实哦!


转载自 天津美术学院

NEWS最新资讯
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