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15321
首页>资讯列表>资讯详情

“《中国色彩史十讲》作者见面会 ”在BIFTcolor举行

4年前
18704

                                 1.论著简介

《中国色彩史十讲》一书,从十个专题出发,以历史为序,将色彩作为一个系统的文化整体,在文献史料和美术图像的互证中,展开古代色彩背后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从巫时代色彩的功用到春秋时期史上第一次流行色的出现;从战国出现正色与间色的概念到秦汉确立五色系统;从唐朝黄色为帝王专用到宋朝五色寄托国运的重任;从元明文人对五色系统的摒弃而崇尚色彩的简淡至无到清朝民间年画在五色框架下的实用性和自由发挥,一路梳理论说,条理清晰,兼顾了学术性和可读性。

微信图片_20201121154956.jpg

                                 2.会议概述

2020年11月15日上午,由BIFTcolor和中国流行色协会色彩教育委员会主任崔唯教授主持的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中国流行色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和《流行色》杂志编委——肖世孟老师的新书“《中国色彩史十讲》作者见面会”在北京服装学院色彩中心及其色彩实验室举行。与此同时,BIFTcolor还首次采用了“腾讯会议”形式进行了在线直播,引起广泛关注与观看。

微信图片_20201121154846.jpg

                                          交流会现场

       本次见面会旨在分享肖世孟老师近期于中华书局出版的新书——《中国色彩史十讲》的写作想法、论著内容和研究心得。

微信图片_20201121155024.jpg

                                       肖老师做新书介绍

     见面会开始,崔唯教授一方面向与会师生介绍了肖世孟老师在中国传统色彩研究方面的主要建树和学术地位,并称赞他是“有成就、有理想、有干劲”的中青年传统色彩研究学者代表;另一方面,着重强调了传统色彩研究在“文化自信”时代背景下的深远意义。

                                 3.新书介绍

见面会上,肖世孟老师从出版《中国色彩史十讲》的想法、内容和体会三个方面与参会师生做了充分分享:

      首先,肖世孟老师介绍自己研究中国传统色彩的初衷。他认为,我们生活于一个多传统、多来源的色彩世界,色彩所关涉的不止是审美问题。备受关注的现代色彩研究,无论是工业设计、城市设计,还是平面设计,其色的来源尤为多样化。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探寻到色彩的根源,而是在探寻渊源的基础上,将对色彩的思考置于历史的框架之中,正本清源,梳理出清晰有序的线索,同时把握住文化发展的脉络,建立起传统色彩的知识系统。 

       其次,肖世孟老师对《中国色彩史十讲》的内容进行重点介绍。他说,色彩塑造了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也成为中国文化的外在表征。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大到与神明的沟通、王朝的更替、社会的管理,小到个人命运、审美偏好,无一不受制于色彩。全书共分为十个专题,每一个专题选取色彩发展史上关键的人物和事件作为写作的切入点,这一角度适合大众阅读,让色彩发展史这一稍显冷门的选题,以一种通俗易懂的角度来呈现。

      他举例指出,在殷商乃至更早形成的巫传统中,色彩所扮演的角色,便是与鬼神沟通的巫术法器;春秋时期,齐桓公喜好穿着紫色,引起中国历史第一次流行色;战国时期,已出现正 色与间色的概念,经考证,为分辨五正色,当时人以“雉 (野鸡)”作为染色标准;秦汉是中国古代色彩知识的系统 化时期,基于“阴阳五行”宇宙系统,由此形成了传统的 “五色”系统;南朝宋明帝荒诞任性,最终促成宋明帝制定 “紫衣红裳”的礼服,紫色由传统意义上的间色,转变为尊 贵之色;在唐代,黄色成为帝王专用之色,理论依据来源于 唐代官修儒家经典《五经正义》;北宋信奉“五德终始”之 说,其国运属火德,所尚之色为赤。在国运与色彩的符应 上,宋徽宗尤其迷信;元代之前的文人画家追求“画以载道”,并从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辨”中找到方法,实现了对形似与五色的解构,倪瓒之水墨山水乃集其大成!

      接着肖老师又指出, 晚明文人“清雅素色”的色彩偏好,是文人通过“文化”来体现自我存在的方式,这种色彩偏好既是现实的,也是策略的;清代民间年画色彩包涵有阴阳五行框架之下的色彩秩序,但同时民间色彩从“有用性”出发,形成民间色彩自由丰富的特点。他强调,色彩是一种文化现象,需要从古代思想观念的体系中,考察色彩现象背后的思想文化根源,解释古代色彩为何如此的历史原因。

微信图片_20201121155107.jpg

微信图片_20201121155113.jpg


微信图片_20201121155123.jpg

微信图片_20201121155130.jpg

                                        书中部分插图和页码


        肖世孟老师在对《中国色彩史十讲》艺术的内容介绍后,又对此次被中华书局邀稿经历及写作过程当中的心得体会进行了分享。他认为,学术研究讲求规范化、系统性,同时要具备开放的思维。比如,古人所说也不见得完全可信,研究中所触及的材料都需要验证。而色彩现象往往是由各文化背景因素共同促成的,在无比复杂丰富的传统中,正本清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4.互动环节

肖世孟老师介绍新书后,在崔唯教授的主持下,进入此次“见面会”的互动环节。

微信图片_20201121155306.jpg

        北京服装学院与会的色彩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师生对于这本书,以及其 他一些感兴趣的传统、历史方面的色彩话题与肖老师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

       有老师提出,是否各个地区都存在地域性的色彩体系,而这样地域性的色彩体系又如何处理与官方整体的色彩体系之间的关系呢?肖世孟老师认为,传统色彩体系中存在着一个核心的系统,这个系统具备着很强的包容性,地方一般会在此基础之上,增加富有地域特征的色彩理解,来形成地方性特色的色彩体。

        一位同学提出,在传统色彩的案例中,金、银之类的材质是否应该被纳入色彩研究的范围之内?肖世孟老师谈到,古代对于色彩的认识,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即色泽感,具备光泽度的色彩实际上是很受重视且很有价值的色彩问题。

       而另有一名正在做关于紫色课题研究的色彩专业同学则对于作为间色的紫色为何能成为尊贵之色感到不解。对此,肖世孟老师指出,紫色的地位确实存在一个变迁的过程,在战国之后,随着阴阳五行学说的流行,紫色具有了水火相生、阴阳相感之意,对应了黑赤交融,逐渐成为了高贵之色。天神居住的地方被称为“紫宫”,即紫微星,人间的帝王宫殿也仿造紫宫,明清紫禁城的命名也是基于这一观念。更为详细的解释,可以参考《中国色彩史十讲》的第五章。   

       除此之外,肖老师还对其他一些相关话题进行了细致解读。

                               5.读书会结尾

在见面会结束之前, 崔唯教授对与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性发言,概括为五点:一是感谢肖世孟老师在参加“2020年中国传统色彩年会”之余能够亲临北京服装学院进行此次以新书分享为形式的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活动;二是认为书中的许多研究成果都值得师生们对于予以深入学习与认知体会;三是在见面会中论述的许多观点对于国内今后传统色彩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四是从学术专业的高度解答了师生在色彩学习或研究中遇到的一些困惑;五是期待肖世孟老师今后能够与北京服装学院开展更多的色彩交流和色彩合作。

微信图片_20201121155339.jpg

崔教授做会议总结

                                         6.会议花絮

微信图片_20201121155408.jpg

崔教授与肖老师合影

微信图片_20201121155437.jpg

肖老师赠书



资讯转载自:北京服装学院色彩中心

NEWS最新资讯
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