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艺术 “拓浪”计划艺术项目正在展出
本次展览“拓浪”计划以清华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大地艺术与地景设计》为基础,展示了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助教授、硕士生导师马文甲博士在暑期带领六位学生,在太湖沿线驻地工作十三天创作完成的大地艺术作品大小四十余件。《大地艺术与地景设计》项目将作为建立国际前沿的研究体系与国际一流的课程样本,加强雕塑学科建设,通过艺术与科学、艺术与环境的链接,整合清华大学多学科资源平台下的交叉学科训练基础,让作品回归环境,成就大自然与公共空间中的艺术。
展览现场
2020
参展作品从户外空间转移到室内展厅来呈现,由蓝藻生物展开探讨和研究,利用多种方式以当代艺术的思维逻辑和实验艺术的工作方法将蓝藻用艺术的表现方式转化成能被大众欣赏和接受的美的语言;将自然和艺术融合,艺术“介入社会”重新打开切口,把人类与自然剥离的状态中拉回,重新去理解我们的身体和生命,彰显其社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杨浩鹏 |《若森》Forestlike | 93x88.5cm | 藻纸 | 2020年
苏昭其 |《颂》Ode | 174x88cm | 藻纸 | 2020年
艺术家们通过对太湖沿岸蓝藻处理机构的调研,由蓝藻引申出更进一步的思考并展现在艺术创作中,他们通过各自的视角,把蓝藻物种本身的特性提取出来,形成一种艺术性的表达,用作品去发声。
这件作品由二十九根装有绿色、褐色藻粉的试管组成,粉末由太湖沿岸蓝藻治处理机构提供,绿色代表有机与生命、褐色是深度加工处理之后蓝藻的最终形态,艺术家通过对两种不同象征意义的粉末进行等比例混合,产生一种有秩序的变奏。
作品以极具平面化的方式承载了亿万生命细胞的粘合再生,在限定的空间中看到的是无限空间的形成。
观蝇亦观己
作品灵感来源于太湖边滩涂上的飞蝇。因湖水涌动,岸边滩涂上覆盖着一层蓝藻。蓝藻堆积腐败,吸引了大量飞蝇。它们在其上觅食生存。翻开蓝藻,露出浊黑淤泥。初始一些飞蝇试探靠近,待发现无恙后便引来成群同类蜂拥而至,肆意吮吸,过后又渐缓离去,归于平静。万物有灵,依法则生存,观蝇亦观己,个体处于整体之中,对事件的发生,认知,接受,到麻木,以至最后的遗忘,孰又能看清道明?飓风中心更显静谧,悄然间已是物是人非,遗存唏嘘。
庞玉婷 | 《截No·1 》Intercepting No·1
实景作品图像 | 60x45cm | 2020年
2020
此次展览凭借科技支撑、突出“艺术与环境”主题, 通过装置、综合绘画、影像、图片等手段,将蓝藻转化成文化语境中的观测物,在探讨中成就新的价值概念。艺术项目与展览的初衷是期待能通过艺术的语言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东方性的智慧,凭借艺术的方式介入热点问题的探讨。
资讯转载自:无忧艺术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