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敏丨遐·览——第12届中韩雕塑交流展
参展作品 《鸿蒙》郅敏
郅敏作品《鸿蒙》陶瓷、金属、雾气、灯光、投影
715x715x80cm 2020年
作品说明:物质无头无尾,无始无终。开天辟地生命未始就有,生命尽灭也很可能依然存在。
艺术家介绍
ZHI MIN
——————————————
郅 敏
1975年出生
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委员会委员、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评委。
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委员。
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委会副秘书长、委员。
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理事。
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
联合国教科文国际陶瓷学会(IAC)成员
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机构(IOV)成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国家社科基金“20世纪中国现代雕塑的民族化问题研究”课题负责人。
国家艺术基金“天象四神”创作课题负责人。
2011-2012年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赴法国研究雕塑。
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6—2007年赴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RISD)学习。
1997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获文学学士学位。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负责人。
参加国内外联展数十次,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宁波美术馆、中国雕塑博物馆、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中欧文化中心、中央电视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机构收藏。出版著作7部,发表文论40余篇。
个展:
2020“温控——郅敏新作展” 北京中粮集团
2019“立夏——郅敏作品展” 北京红门画廊举办。
2018“万象——郅敏作品展” 武汉电建集团美术馆举办。
2018“万物——郅敏公共艺术作品展” 苏州李公堤。
2017“天象——郅敏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3“郅敏雕塑展”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 法国巴黎
2011“郅敏作品展” 中欧文化中心,法国斯特拉斯堡
2008“郅敏雕塑作品展” 雅巢画廊,上海
2007“郅敏雕塑作品展” 上海美术馆,上海
《海籁》 局部 陶瓷、金属 340x340x80cm 2019年
文/唐尧
去年,郅敏的作品《河图洛书》在中国美术馆首次亮相,我曾专程来看。当时的感觉是郅敏从根本上一变,他在创作方法上有大的改变,开始出现鲜明的个人艺术语言。主题借用了“河图洛书”这个文化符号,但就文化的根源性价值而言,我感觉艺术家还在摸索之中。
2017年郅敏中国美术馆个展展览现场 摄影:孙青青
但是这次我觉得不一样。时隔一年,再次看到郅敏中国美术馆个展“天象”的新作品时,我感觉他的整个一条线是有文化野心的。“河图洛书”是我们中国最古老的形而上学。中国人的思维和陈述是从形而上学开始的。比如“千字文”一上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星座天象就来了,千字文特别明显。三字经也是这样,开篇:“人之初,性本善……”先抛出一个非常形而上的东西,再慢慢往下推。所以郅敏的叙事是特别中国的叙事方式,是从一个非常形而上的点开始叙述,河洛易数,四神天象,再到二十四节气……郅敏这次的作品让我看到了他试图用一种自己的语言去转述中国传统形而上学的宏大雄心。
《天象四神-朱雀》(鸟瞰) 陶瓷、金属 620x150x220cm 2017 武汉东湖
然后我从三维立场来分析。第一维首先是方法论的宽度。我强调说“用艺术家自己的语言”,是因为郅敏这两次组织材料的方法是具有一种制作意义上的原创性的。这个方法非常好地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陶瓷的尺度问题。景德镇有世界上最大的缸,有世界上最大的瓷瓦,但陶瓷再大,因为它的薄胎与巨大雕塑造型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都不能达到太大的尺度。但是郅敏的方法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利用磁铁把陶瓷的小单体附着在特定的巨大形体之上,就像动物身上长羽毛、长鳞片,是长上去的,这样就有了无穷的可能。这种向自然生命的多样性进化学习的方式,在我讲的七个未来美学斜面中属于“象生美学”。“羽鳞法”的背后,衬托着“海咸河淡,鳞潜羽翔”的生命诗性。
这种做法对陶瓷,对这种最中国的传统材料的表现力是很大的贡献,开启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想象空间。
第二维是形式语言的深度。我一直强调说雕塑的形式语言有三个最核心的语汇:它的形、空间和材质。先说形。比如青龙,他做了25种单体形,它们是切割的,给人坚硬的感觉,很合东方青龙的气质。而南方朱雀的单体形则像羽毛一样,是流线型的。这种形的语言在里面,让我们这些搞雕塑的人颇有满足感。它有雕塑语言的基本面做支撑。再说空间感。这么大的体量在展厅里略显局促,感觉互相之间有点挤。如果那个厅比较大,有点暗,如果雕塑的后面还有退开的空间,那种感觉会更好。
然后是材料。陶瓷的材料在国外很受青睐,但在国内一直以来有点尴尬。这个东西既是国之瑰宝,又是老生常谈。现在陶瓷材质要突围是颇为艰难,但郅敏这次使用的方法和效果令我精神为之一振。从传统技术之外,从它的局限性开始,比如在组合方法上寻求突破口,郅敏的方法论途径对于丝绸、大漆、刺绣等传统工艺的当代转换都是启示性的。
《天象四神-白虎》 陶瓷、金属 320x120x270cm 2017
北京宝格丽酒店展览现场 摄影:孙青青
从这三个方面来看,郅敏这次的作品所展现出的雕塑语言的深度表达,在我看来是很有力的。
最后说第三维,是精神文化的高度或厚度。郅敏试图从中国文化的发源地、根脉和源头上往下说的这种状态非常棒。就我们目前的雕塑创作而言,郅敏这样的气场,要从河洛发其端,从四象往下捋,后面还有二十四节气,这是特别东方的系统论的宏大方式。
这个方式的关键在于怎么去理解和转化它。不管是“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艺术家“世说新语”的“新”在哪里?如果说上次展的《河图洛书》郅敏开始触探理解的核心,那么这次四象的理解和转化我都非常欣赏。有朋友说,感觉郅敏的四件作品语言不统一,这个确实很准确,但我恰恰欣赏他这种不同的语言组合起来的方式。他的直觉实际上捕捉了一个在意象和抽象之间的状态,就是既有意象,比如白虎爪子,朱雀的羽毛,又有龙的抽象和玄武的抽象。杭春晓的意见是不要掉到图像里去,越单纯越好。我倒觉得不必一定去追求那种单纯。那种单纯会使他陷入现代主义,往极少主义方向去。
我认为郅敏现在选的点是很微妙的,他在意象和抽象之间选的这个点,其实是个很有效的点,是一波三折的那个回笔。这个回笔是更年轻化的,色泽鲜艳的,甚至有一种时尚感,有一种酷、绚、萌的动漫里面的东西,比如青龙很酷、朱雀很炫、白虎和玄武都很萌。它做的是中国的传统形而上学,但不是陈年旧账,而是一种年轻化和时尚感的形而上学。这就是郅敏说的“新语”。就像当年蔡志忠画漫画,画的全是中国的古代经典,但是他用漫画的方式表达出来,就非常好的契合了一个新的阅读群。我现在也在尝试和更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合作那种很酷很炫的策划。但郅敏这个“天象”不是轻浮的,背后有厚重的文化支撑,是一种古代形而上学的当代成像。
《1031》陶瓷、影像bb尺寸可变 2016
最后我说一点这次成像的缺憾。我们看四神,古人把星座连了一下,但是这种连缀其实是可以有很多想象的,之所以把它们叫做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实际上这里面包含着古人对于时空运动的方位性质的理解。包括四种动物的性情、外观、本质、甚至“青白朱玄”四种色彩,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是非常精彩的符号学命名。
比如玄武,在四象中居北,是最冷,也最形而上的一个。它的形象是一龟一蛇,极耐寻味。龟是无限的宇宙时空的象征,是永恒的稳定性。而蛇是最灵动、最诡异和神秘的东西,是龟的运动转化的辩证法。这样看起来,玄武的这个六边形抽象非常精彩!因为“六”是和圆周、星盘、天体运行联系最紧密的数字。比如圆周360度,一天24小时,一年12个月,24个节气,都是“六”的倍数。但玄武中那条蛇的重要性可能被忽略了。那条蛇在玄武中标识出中国造型语言中一个最核心的形而上结构,就是“S”形!这个充满张力和弹性的形贯穿商周青铜器、汉代四象瓦当、画像砖和奔马,在南朝石兽的造型中达到极致。它实际上的根源是太极。所以非常精彩的玄武抽象失去了蛇,是我要说的一个缺憾。如果在它的羽麟里面有一条S形的缝,即使不那么明显,就更棒了。
总之,尽管小瑕,不掩大瑜,郅敏这次个人展览给我带来了惊喜。这种我称之为“瓷吸法”或“羽鳞法”的方式,在陶瓷和大体量雕塑结合方面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方法论意义上的突破。我非常期待他后续的创作,期待郅敏一步一步实现他的文化雄心。
《天籁》局部 陶瓷、金属 450x450x150cm 2019年
《山籁》 陶瓷、金属 340x300x300cm 2019年
《海籁》局部 陶瓷、金属 340x340x80cm 2019年
《天籁》局部 陶瓷、金属 450x450x150cm 2019年
《天象四神系列》 今日美术馆展览现场
《地象》 陶瓷、金属 240x240x70cm 2014-2017
《北斗》 陶瓷、金属 700 x450x380cm 2017 中国雕塑馆展览现场 摄影:王俊远
《不均匀的宇宙》 陶瓷、影像、行为 尺寸可变 2016年
《不均匀的宇宙》 陶瓷、影像、行为 尺寸可变 2016 上海油雕院美术馆现场
《蓝色银河》 陶瓷、金属 240x240x140cm 2017
北京观唐艺术区 摄影:孙青青
《天象四神-青龙》 陶瓷、金属 820x150x270cm 2017
北京中粮置地广场展览现场 摄影:孙青青
《天象四神-玄武》 陶瓷、金属 400x60x350cm 2017
《1031》陶瓷、影像 尺寸可变 2016年 厦门
《二十四节气——立秋》 材质:陶瓷、金属 尺寸:300x260x170cm
广东佛山千灯湖公园
创作年代:2019年 摄影:王俊远
资讯转载自:雕塑头条
暂无内容